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蚌埠:一座工业城市的绿色转型之路,可降解产业来助力!

老工业基地如何转型升级?蚌埠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坚持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城市建设双向发力,加快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和绿色产业体系,为传统老工业城市转型蹚出新路。
创新引领 产业增绿
如何向“绿色”要效益?在蚌埠,一颗颗米粒大小的聚乳酸材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后,神奇地变成了一根根可以织布、制衣的丝线……在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利用聚乳酸全产业链技术生产的服装、包装袋、餐具等可降解绿色制品正走向千家万户。
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新材料是蚌埠市“双基”(硅基、生物基)产业之一。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如何顺应绿色发展的需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考验着蚌埠的勇气和智慧。十年来,依托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平台,蚌埠市加快调整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绿色产业,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支撑,也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蚌埠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陶广生说。
轻轻点击屏幕,输入领料需求,智能无人车很快精准选取材料及零部件,自动运输、配送到生产线指定位置……“通过车间智能化改造,我们生产环节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持续多年的技术改造和攻关,让企业生产的压延机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有力促进了压延玻璃生产节能减排、降本增效。
蓝天多了,空气好了,生活更顺心了,这是这几年生活在蚌埠城市西部居民的普遍感受。该市加快推进西部城区重点化工企业退市进园、商混企业退市进郊和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
安徽佳先功能助剂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开始退出蚌埠市老工业区,搬迁到新园区。
“通过技术升级,新厂生产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产能随之提升,能源消耗下降,获得国家绿色工厂认定。”公司负责人说,一退一进,换来的是企业广阔的发展空间。
科技创新,助推绿色转型。今年2月,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在蚌埠挂牌成立,这也是“十四五”期间首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该中心将围绕国家战略,发挥行业引领作用,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玻璃新材料协同创新平台,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在蚌埠,一片玻璃可以比纸薄,可以随意弯曲折叠,可以替代外墙,可以发光发电,可以呈现万千世界的精彩……创新赋予玻璃产业无限可能。位于蚌埠市龙子湖畔的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汇聚着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玻璃新材料上下游企业,也是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科技成果转移孵化的“摇篮”。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下,蚌埠市涌现出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8.5代TFT-LCD玻璃基板、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国内首条全产业链聚乳酸生产线实现量产等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构筑起以硅基“三链一群”、生物基“四聚一素”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老工业城市正焕发绿色生机。
综合治理 环境变绿
盛夏时节,走进蚌埠市大洪山林场,草木葱茏,生机勃勃。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满目疮痍的荒山秃岭。结合林长制改革,蚌埠市打响大洪山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关闭石料加工厂,拆除违法建筑,整治废弃矿山,开展植绿复绿。目前,整个林场植树造林5800亩,森林覆盖率达66%。
傍晚时分,置身于蚌埠市迎河河畔,晚风轻拂,树影摇曳。过去,这里是棚户区,水体脏臭一直困扰附近的居民。结合天河张公湖连通工程,蚌埠市实施活水、清淤、截污等措施,如今,张公湖上下游河段重现碧波荡漾、水汽氤氲。
作为淮河流域重要的节点城市,十年来,蚌埠市深入开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等生态改革,夯实生态根基,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通过新建淮河北岸滨河绿地景观项目、湖上升明月项目、黑牛嘴生态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开展“绿满珠城”、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等,蚌埠市城市绿化增量提质,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截至2021年底,该市建成区绿地面积总量为6289.31公顷,建成区绿地率40.06%,绿化覆盖率44.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平方米。
去年,蚌埠市把“靓淮河”作为全市六大工作主线之一,围绕淮河治理和沿岸景观升级,谋划实施淮河蚌埠主城区段防洪交通生态景观带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发展空间。目前,“靓淮河”一、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工程按照“一川清、两岸靓、三脉通、四态合”的总体规划和“一河、两岸、四区、五线、十九景”的具体布局,全面优化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体系,打造“河湖亲清两岸绿”美丽生态样板。
聚焦林业资源,蚌埠市还在全国率先建立“林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局长+林业局局长”的“五长”协作机制,率先建立四个公益诉讼赔偿修复基地,通过召开会商联席会议、联动办理涉林案件、联合组织督查巡查、联保林业资源安全、联防职务违法犯罪“五联”合作,实现全过程全链条的涉林执法闭环管控,推动涉林执法由多头管理向协作管理转变,促进淮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站在蚌埠市涂山路七巷巷口,抬眼望去,整条巷子干净整洁,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市民欣喜地看到,以前脏乱的小巷,如今成了干净卫生的城市支脉。蚌埠市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2021年,该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7.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1.9%,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改革赋能 生活向绿
“得益于社区的宣传引导,大家逐渐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遇到不会分类的,督导人员会帮我们。”在蚌埠市蚌山区天桥街道喻义巷小区,垃圾分类投放成为居民们的自觉行为。
蚌埠市积极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目前已建成6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升级改造200个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实现塑料制品单独分类、定点投放,分类示范区居民参与率95%以上。
利用省级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城市契机,蚌埠市大力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在该市龙子湖区,凯盛集团建设的单体规模10兆瓦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年发电超过1100万千瓦时、收益约900万元,实现了建筑从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目前,蚌埠市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已在蚌埠体育中心等18个建筑项目安装薄膜太阳能发电产品,面积约17万平方米,装机容量达到24兆瓦。
去年3月,《蚌埠市禁止、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施行,蚌埠成为我省首个“禁塑”城市,节能减排再升级。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蚌埠分公司龙子湖营业部,工作人员正有序分拣邮件。“每天出口件数300多件,其中我们自行封装的邮件已全部使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禁塑令”推动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变,同时,也使蚌埠在省内率先形成聚乳酸应用市场,抢占产业发展先机。不久前,蚌埠市启动2022年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在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加强网络销售监管的同时,还将指导符合要求的可降解塑料制品企业积极提高生产能力,在全市合理布局,满足市场需求。
“我们将持续开展宣传工作,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绿色消费习惯,践行低碳生活。”蚌埠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吉超说。

城市越来越亮丽,市民越来越文明,生活越来越幸福。如今的蚌埠,正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绿色,正为蚌埠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活力。

1724宗,1506余万个...“禁塑排头兵”海南省召开禁塑执法发布会!微塑料的替代品?MIT最新研究竟是基于这种常见材料...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这个省将要大力推广,购买还有补贴!市值跌近七成,纸业龙头企业晨鸣纸业又遇到盈警!


来源:互联网

免责声明:禁塑新观察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或者觉得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


转会议文章,进产业交流群


1. 区域群上海降解材料和制品群广东降解材料和制品群海南降解材料和制品群京津冀降解材料和制品群川渝降解材料和制品群
2. 产品群PBAT生物降解塑料交流群BDO及PBAT等衍生品交流群

3. 包装群中国包装行业精英群华北—降解包装—制品群
(扫码进群)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你不想错过内容,记得点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号列表里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